最新公告:
时政 Politics

2024“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暨闭幕仪式圆满落幕

2024-05-11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5月10日,2024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活动展映暨闭幕仪式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楼演播厅举行。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来自希腊、俄罗斯的10位外国青年导演在西南大学志愿者的协助下,以“美丽中国:美行·美味·美景”为主题,深入重庆,用脚步丈量它的宽广与深邃,用味蕾感受它的味道与风情,用眼睛捕捉它的美景与魅力。中外青年们共同用镜头见证“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在展映环节,十部新鲜出炉的纪录短片《桥》《漫路修远》《永恒的吸引力》《山幻寿文》《重庆之脉》《鱼城来信》《陶韵》《画中的田园诗》《慢游记》《寻香之径》依次呈现在观众眼前,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中外青年思想碰撞交融而成的特殊意境,看到了他们视角下独具魅力的别样重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在致辞中表示,2024“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活动很好地体现了中西青年的友好友谊。中希、中俄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交流,中国和希腊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两个伟大的文明国度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碰撞交流。今年的“看中国·重庆行”将中国、希腊和俄罗斯三国的青年聚在一起,共同用影像聚焦并呈现重庆。这个项目能够在中希、中俄文明的交互点上开启中国与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新节点。



希腊著名导演、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教授迪米特里奥斯·乔治斯·库齐亚姆帕索库斯(DIMITRIOS GEORGIOS KOUTSIAMPASAKOS),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张华教授分别对影片进行了点评。


迪米特里奥斯教授表示,十部纪录片都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到了重庆这座世界巨型城市的魅力。导演和制片人将创意体验转化为创意写作和拍摄,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中国丰富的文化中。这个项目很有意义,中外青年都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感受到世界上不同文明交流时产生的能量。


    


张华教授在点评中表示,这些影片带领观众穿梭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打破了本土民众对重庆的惯性认知。她表示在影片中能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对话、思维碰撞的火花,因而令人印象深刻。



   


会上,活动展映了由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跟随活动现场拍摄制作的《春赴三美》,影片再次带领大家回顾此次重庆之旅的许多精彩瞬间。来自相关区县、合作单位的领导先后上台为中外青年颁发纪念证书,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廖晓衡为外方指导老师迪米特里奥斯教授颁发纪念证书。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表示,自2018年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外青年在此架起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外青年加入到“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项目中来,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纪录片《桥》给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琼留下深刻印象,她表示,重庆是桥都,但影片中提到的桥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桥,而是文明的桥、文化的桥、友谊的桥,这座桥连接起世界与重庆,也连接起世界青年与重庆青年。希望中外青年增强使命担当,为谱写文明互鉴新篇章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了解多一点——纪录片展播



导演马夫里基·克里斯蒂娜(MAVRIKI CHRISTINA)和制片李缘晨的作品《桥》以希腊著名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的(Nikos Kazantzakis)文学作品《中国纪行》为参考,在该书写就六十余年后的今天,同样来自希腊的青年导演马夫里基·克里斯蒂娜沿着卡赞扎基斯的足迹探索了重庆这座独特的城市,展开了一场现在和过去之间的对话,架起了一座中希文明之间的桥梁。



导演安东尼斯·科尔达托斯(ANTONIOS KORDATOS)和制片郑婧然、彭韵的作品《漫路修远》聚焦于重庆江津区摩托车制造业和运输业从业人员的日常生活。纪录片以“骑行”为线索,记录摩托车从生产线开始,通过商贸运输路线,最后来到城市的街道的过程。



导演阿纳斯塔西娅·马纳埃娃(ANASTASIIA MANAEVA)和制片王蒙的作品《永恒的吸引力》将镜头对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大足石刻静静伫立,千百年来凝视着人来人往,岁月更迭。俄罗斯导演阿纳斯塔西娅·马纳埃娃敏感地捕捉到这其中的动与静,并以此为依据探索与大足石刻有关的故事。



导演埃菲米亚·阿格诺斯蒂杜(EFFIMIA ANAGNOSTIDOU)和制片陈语奕的作品《山幻寿文》聚焦“长寿”这一关键词,片中借湖水的声音将宁静的风景、美味健康的食物和民间表演融合在一起。通过与长寿人的深入对话,导演带领我们开始一段揭秘长寿秘诀的旅程。



导演乔治·耶奥加科普洛斯(GEORGIOS GEORGAKOPOULOS)和制片谢宏轩、李思娴的作品《重庆之脉》聚焦“重庆地铁背篓专线”。该趟线于2022年通车,将城市同五十公里外的乡间小镇连接起来。清晨六点的轻轨上会出现买菜的背篓和上班族的公文包、学生的书包出现在同一空间内的奇观。在这个场景内,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也呈现出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和重庆这座城市的气质。在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里,重庆没有将任何一个群体落下。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行走的是江湖儿女的快意人生。




导演米莉亚·埃莱妮·派尔迪卡里(MILIA ELENI PERDIKARI)和制片杨惟一、张渺涵的作品《鱼城来信》展现了导演米莉亚·埃莱妮·派尔迪卡里给希腊学生们写了一封信的故事。在信中,她写下了自己在中国合川旅行中的所遇、所见、所闻和所感。在旅途过程中,诗人凌泽欣带领米莉亚·埃莱妮·派尔迪卡里和两位制片人一起游览钓鱼城并追寻其中的神话历史与当下发展。



导演康斯坦丁诺斯·波塔米亚诺斯(KONSTANTINOS POTAMIANOS)和制片芦煜琪、赵一莹的作品《陶韵》通过导演康斯坦丁诺斯·波塔米亚诺斯的视角,讲述了荣昌陶艺大师钟鸣的故事。钟鸣先生全身心沉浸于陶瓷艺术,在陶瓷艺术领域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作品紧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展现荣昌陶器的独特魅力。



导演玛丽亚·邦达连科(MARIIA BONDARENKO)和制片人周颖希、邱旺超的作品《画中的田园诗》介绍了“綦江农民版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影片采访了四位版画艺术家,通过深入乡村、走进画中,镜头观察艺术如何孕发于生活,又转化为彩色纪念碑,展现“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魅力。  



导演季莫费·杰格佳廖夫(TIMOFEI DEGTIAREV)和制片高凌儿、哈依那尔·哈得尔的作品《慢游记》将镜头对准长寿慢城,以来自圣彼得堡的导演季莫费·杰格佳廖夫的观察为线,试图在这场远赴万里的难忘旅途中,寻找出不同以往的独属于中国乡村的宁静及平和,并阐发来自异域的独特思考。



导演伽拉忒亚·拉古塔里(GALATEIA LAGOUTARI)和制片李凯欣的作品《寻香之径》以寻觅香味为线索,试图找到鲜花与人之间的联系。一卖花人身着背篓行走在中国大街上,这是鲜花与自然的存在本身。另一方面,香水及其品牌构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对话和三维世界。当观众观看此片时,关于香水的解密之旅徐徐展开。

图片/活动主办方提供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