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重庆财政聚焦全市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战略目标,紧盯国际交往工作保障关键处,优化财政保障政策,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持续增强外事领域财政资金投向精准度、政策牵引力、使用有效性,助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2021年6月,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在重庆举行 图/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锚定外事工作“靶向点”,增强资金投向精准度
持续深化地方外事领域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清单化、时序化、周期化项目管理,切实提高外事财政经费保障精准度。
项目保障清单化。严格重点外事活动项目清单化管理,将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4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等,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年度重大外事活动计划按程序纳入年度市级重大外事活动清单在年初预算予以保障。年度中对未纳入年度清单的重大紧急外事活动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采取年度中预算安排公开评审机制予以保障。
经费安排时序化。明确外事活动项目优先次序,除人员和单位运转经费外,市级外事活动经费以零为基点,按轻重缓急、合理标准择优筛选项目,严禁超出实际需求申报预算。近年来,优先保障德国总理、中非共和国总统、越南总理等外国领导人来渝访问等元首外交活动,支持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开展经贸人文交流合作。
项目清退周期化。做实外事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项目库,配合部门动态清理退出外事领域已到期政策、低效无效项目等,优化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管理分散的外事领域项目,定期动态更新外事领域项目库。
△2024年8月,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来渝访问考察 图/郑宇
持续优化外事便民举措,升级完善外资外贸政策包,发挥财政资金牵引力,切实推动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持续提升外事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支持外事服务数字化便利化改革,持续加强重庆市因公出国(境)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出国签证、领事认证、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等外事服务流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用好用足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进境免税店经营期限延期,为境外人员在渝购物提供更多便利。推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合支付、交通、通信和文旅等服务板块,提升境外人员来渝舒适性和便捷性水平。
持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政策效能。聚焦通道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创新采用基础奖补与绩效奖补相结合的方式,迭代优化财政政策体系;围绕激励转移支付、产业发展、通道发展、经贸发展、金融信贷等10大领域,出台《支持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开放高地。
持续打造高质量外资外贸集聚地。在全国率先推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为企业减轻60%的运费税负,并推动政策复制推广至中老、中越班列,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出台新一轮稳外贸促转型财政支持政策,培育高能级外贸主体,加快“渝车出海”和“新三样”出口,持续发展开放型经济。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 图/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
扣紧项目支出“控制阀”,增强资金使用有效性
持续强化外事经费支出标准管控,厘清部门间经费管理职责,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和实效性。
从严管控支出行为。严格执行《重庆市党政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因公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外事领域经费支出规定,从标准和程序两个方面着力规范外事经费支出行为。配合外事部门出台优化选择中介机构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规范中介服务机构选择程序,持续扎紧制度的笼子。
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建立一个部门总牵头,多个相关部门分工保障的“1+N” 重大外事活动保障模式,市政府外办牵头总体谋划分解部门职责任务;各相关市级部门按职责具体落实经费,既对活动经费进行整体把控,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分行业经费审核职能,保证预算编制合理性、科学性。
强化经费绩效管理。结合地方外事活动实际,配合外事部门拟定外事领域核心绩效指标,确保强匹配、可量化、高质量。采取绩效自评和第三方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覆盖、全过程科学评价外事经费执行绩效。将市级经费预算执行绩效与外事经费安排、政策和项目调整等挂钩,做实绩效结果运用。
文/市政府外办 市财政局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