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平行分论坛
4月18日,以“开放·融合·创新: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年会举行。会议由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一带一路”西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联合主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第八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常春藤教育集团、重庆市巴南育才实验中学校共同承办。
本届年会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深化多元合作,赋能‘职教出海’,共育国际化技能人才”“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合作创新”“AI赋能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等四场平行分论坛,以及“一带一路”西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座谈会等多个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400余位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年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AI赋能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分论坛旨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国际化视角,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境共享,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
论坛开幕式上,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汇聚各界智慧,探索新思路与解决方案,促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和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欧健指出,此次论坛肩负三大使命,即构建跨国协同创新智慧枢纽、探索智能教育实践示范样本、凝聚普惠公平发展全球共识。他提出,AI应当作为教育的“智慧催化剂”,助力从“传授知识”到“激发智慧”的转变,同时强调必须确保科技向善、人文引领,以促进教育公平而非加剧差距。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秘书长文继旭围绕“融通、重塑、守护”三个关键词分享了他对AI赋能教育的见解,提倡用AI架设教育国际化的桥梁,让教师成为AI时代的“灵魂领航员”,并以科技平权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化与城乡融合研究所研究员、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杭剑平从对AI教育的深刻理解、校园场景的精心构建、浙江省的实践探索,以及对未来教育的前瞻畅想四个维度作报告。
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协作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思想碰撞,共绘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