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文旅之窗

山城夏韵引客来 文旅之桥连世界

2025-10-22
    重庆夏日盛情绽放,一场场跨越国界的文旅之约在山城轮番上演——老挝旅行商踩着青石板探秘磁器口的非遗匠心,泰国旅游官员与重庆共绘合作蓝图,越南学子在西南大学触摸教育温度,非洲法语国家专家为巴渝非遗传承驻足惊叹,菲律宾百人考察团沉醉于洪崖洞的璀璨夜景,解锁巴蜀风情新体验。


这个盛夏,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借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中菲建交50周年等契机,搭建国际文旅桥,向世界展现“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魅力。  


老挝旅行商来渝踩线 开启巴渝文化初体验  


7月末,由25家老挝旅行商组成的“山城连万象·中老共欢渝”主题踩线团走进磁器口古镇、金刀峡镇等地,沉浸式感受重庆自然奇景与人文之韵,为渝老文旅交流注入新活力。


活动首日,老挝旅行商率先走进享有“巴渝第一古镇”美誉的磁器口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古镇深巷里的非遗技艺、传统民俗一一铺展:陈麻花的香脆传承百年匠心,手工糖画的灵动勾勒民俗记忆……旅行商们漫步其间,深度感受巴渝文化的厚重底蕴与鲜活生命力,沉浸式体验为后续推广重庆旅游积累“鲜活素材”。


次日,踩线团奔赴金刀峡镇偏岩古镇,恰逢消夏美食节启幕:水上篮球激战正酣,水上麻将趣味横生,水上集市烟火升腾……特色活动让老挝友人直呼“清凉又新鲜”,纷纷拍照打卡、踊跃尝试。随后,一行人深入金刀峡景区,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险峡谷、刺激溪降项目,将自然探险与避暑康养完美融合,生动诠释重庆多元魅力。


老挝旅行商代表感慨:“重庆既有磁器口的人文温度,又有金刀峡的自然野趣,回国后必向老挝游客全力推介这座‘8D魔幻都市’!”此次踩线,不仅让国际市场看到重庆文旅“人文+自然”双轮驱动的独特优势,更搭建起渝老旅游合作的桥梁。



老挝旅行商体验金刀峡溪降


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通过增设自主营销、新兴市场开拓等奖项,持续优化奖励政策,市场主体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用好直航资源的主动性充分释放,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已开通直航的国家(地区)均被纳入潜在开拓市场,推动“跟着直航去推介” 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区县和镇街与旅行社、景区的联动更加通畅高效,能迅速整合资源推出一系列主题化、定制化产品,目前四季主题产品体系已基本构建。 


路演“首选首站”重庆 渝泰再谱文旅新篇   


7月28日,由泰国国家旅游局(TAT)与泰国旅游观光协会(ATTA)联合主办,市文化旅游委大力支持的2025年中国区路演活动在重庆举行。来自两地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旅行社协会、重点文旅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文旅合作新篇章。


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帕妮·吉娅蒂沛汶表示,重庆是泰国旅游与体育部及泰国国家旅游局2025年赴华路演的“首选首站”城市,标志着泰方对重庆客源市场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泰中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升级。泰方将同步推出“你好月”中秋特别礼遇包、“游泰国·越玩越倾心”主题营销活动、“Thailand Summer Blast”包机及会奖旅游激励等三大举措,提升中国游客赴泰体验,构建泰中双向旅游新生态,推动泰中两国旅游业可持续共赢发展。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积极配套举办活动


泰国驻成都总领事萨克·诺泰松表示,今年是泰中关系的“黄金之年”,两国旅游合作迎来历史性机遇。泰国将持续优化服务,为中国游客提供多元优质的高品质体验。


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表示,作为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的首批会员城市和重要推动力量,重庆与泰国曼谷等友城始终保持紧密合作,特别是2024年3月中泰互免签证政策实施以来,“泰国—重庆”旅游线路一跃成为区域合作标杆,“重庆挤满泰国游客”的盛况更成为国际文旅热点。期待渝泰两地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跨境旅游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合作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将两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带动促进双方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推动澜湄旅游一体化发展。


为深化渝泰联合营销,促进两地跨境旅游共赢发展,市文化旅游委配套举办了“渝见泰国”文旅交流推广活动,巴渝文艺精品交流汇演、重庆文旅资源推介、旅游企业对接洽谈等,生动体现了重庆作为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城市的热度与诚意、优势和担当。   


越南学子山城研学 共筑中越青年“连心桥”   


近日,在市文化旅游委统筹指导下,由北碚区文化旅游委牵头,重庆自然博物馆、有关旅行社和院校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入境青少年研学产品,迎来首批越南研学团。


研学团成员涵盖越南初中、高中、大学生及家长代表,他们带着对中国教育的向往与中国文化的好奇,于7月24日至29日在重庆开启为期6天的研学之旅,通过高校参访、文化体验、地标探秘,深度感受重庆人文风情和教育魅力,为中越教育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


此次研学活动是重庆深化文旅与教育融合、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体系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市文化旅游委统筹协调全市优质资源,以“教育浸润+文化感知”为核心,精心设计研学线路。


7月25日至28日,越南研学团首站走进西南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子向往来渝深造;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奇观,让大家沉浸式探索自然科学奥秘;随后,团员打卡李子坝、人民大礼堂等,感受山城建筑特色;探访鹅岭二厂、磁器口,品味重庆烟火与活力。解放碑的现代繁华、十八梯的民俗记忆、洪崖洞的吊脚楼风情,更让团员们全方位领略了“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越南青少年近距离感知中国教育的“体验课”,更是中越文化互鉴的“连心桥”。


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资源整合,联动全市高校、博物馆、非遗场馆等,丰富“红岩精神溯源·中越青年对话”主题研学线路产品;建立常态化机制,与越南文旅、教育机构共建青少年交流平台,推动“你来我往”的研学互访;拓展合作维度,将研学与留学推介、文化展演相结合,让更多越南青少年成为中越友好的见证者与传播者。   “


非洲法语国家非遗保护与发展研修班”重庆开讲   


7月28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援外培训项目“非洲法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在重庆火热开讲,来自毛里求斯、几内亚、摩洛哥等9个非洲法语国家的35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来渝开启为期4天的中国文化研修之旅,旨在通过考察与交流,共同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新路径。


研修班首站走进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非遗学院。中非专家学者围绕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创新转化及可持续管理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谭小兵分享了重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验,非洲学员代表也分享了本国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鲜活案例,思想的交融,智慧的碰撞,为破解全球化背景下非遗传承保护面临的共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为推动外籍学员深度感知巴渝特色,研修班学员参与了“8D魔幻都市” City Walk,穿行于十八梯山城街巷,从火锅、民间工艺及两江盛景中,探秘重庆非遗文化厚植的传承土壤,也切身感受到了重庆这座“不夜城”的烟火气与国际范。



研修班学员参访磁器口老街


此外,学员赴涪陵探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惊叹千年水文石刻奇观与现代保护科技;走进816工程遗址,感悟三线建设时期的创造力与奋斗精神,古今工程对比为理解科技赋能非遗保护带来新启示。


研修班学员纷纷表示,非常荣幸能来到山城重庆,近距离感受重庆的独特魅力,并学习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先进经验。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洲大陆拥有丰富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待通过此类高水平的研修与互访,搭建起中非文化管理者与专家学者间稳固的交流平台,共享保护经验,激发创新灵感,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菲律宾百人旅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考察团访渝   


今年是中菲建交50周年,为深化两国友好往来、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在市文化旅游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的统筹支持下,中国国航联动菲律宾核心组团社JSC组织菲律宾百人旅业考察团,于8月9日开启为期5天的文旅踩线考察活动。


此次活动是政企联动首推“川渝5日游”精品产品的前期考察,也是“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环游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将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全球推广注入新动能。


考察团首站探访重庆,菲律宾旅游同业先后漫步千年磁器口,触摸巴渝文化脉络;打卡李子坝单轨穿楼,感受市井烟火与现代交通的共生奇观;走进解放碑商圈,体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走进鹅岭二厂,见证工业遗迹的艺术新生;驻足国泰艺术中心,品味山城独特建筑美学;夜游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沉醉于“一城山水满城灯”的立体夜景。考察团旅游同业代表表示,近年来,重庆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热度不减,让菲律宾游客心向往之,菲律宾和渝蓉文旅资源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让他们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线路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期待与川渝文旅从业者深化合作。



考察团探访重庆开埠遗址公园


市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实现了机制、产品、市场、推广四大方面的创新突破。以“企业精准组客、政府搭台赋能”模式,将航旅融合与川渝入境旅游协同发展深度结合,为重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提供文旅支撑。统筹川渝航线、高铁资源,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实现资源互补,形成“1+1>2” 的整合效应,马尼拉及川渝三地旅行商已明确将此线路纳入来华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广。聚焦菲律宾中高端客群,定制“短程多体验”线路,丰富重庆入境旅游供给体系。着眼中菲建交50周年,将持续开辟菲律宾潜在客源市场,为中菲文旅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文/本刊记者 杨艳
图/市文化旅游委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