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Politics

解码重庆国际生物城的产业进阶之路

2025-11-15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贺煜)11月15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主体活动之一的“生命科学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重庆国际生物城以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人才生态成为关注焦点。这片汇聚130多个项目、产业规模突破亿元的创新高地,前身竟是以服装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从“零基础”到“全市领跑”,它如何成为重庆唯一拥有5张“国家名片”的生物医药核心园区?其路径清晰可循。



△重庆国际生物城汇聚130多个项目、产业规模突破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


2012年,国家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彼时,重庆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零散发展阶段。巴南区敏锐把握机遇,推动木洞沿江开发区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


然而,新兴产业起步艰难。园区一度仅有少数化学药企业入驻。面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诱惑,园区坚持定位,拒绝不符合产业方向的项目,沉心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构建起“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坚守终迎转机。2016年,重庆国际生物城跻身全市医药产业集聚区;2019年,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市级“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明确打造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目标。至此,巴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全链生态激发创新动能


面对各地竞相布局生物医药的态势,巴南区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2020年,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入驻园区,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吴玉章等领军人才扎根。2024年,建成全国首个专注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形成从启动到转化的全周期服务链。



建成全国首个专注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在此基础上,园区构建起“1院5中心10平台”创新体系,国内领先的疫苗、抗体、胰岛素研发中心及动物实验中心等相继投用,从基础研究到中试生产再到产业化,逐步构建起“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目前,园区已集聚智翔金泰、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等龙头企业,在研创新药56个、进入临床22个、三期临床7个。2024年,智翔金泰研发生产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正式获批上市,实现重庆1类创新药上市“零的突破”。


从“硬核实力”到“软硬兼备”


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为此,重庆国际生物城着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园区集聚医药龙头企业


面对企业产品临近上市的申报环节,园区通过市区联动,迅速组建“陪跑”专班,深度介入打通“最后一公里”堵点。比如,助推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审批时间缩短120余天。


针对生物医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特性,巴南区还设立10亿元生物医药专项资金,支持潜力赛道项目。与银行合作开发“投联贷”等专项产品,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


目前,园区已建立了从招商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机制。联动多部门共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产品申报咨询、专利交易等服务,累计代办事项600余件,办结申办事项205件,拍卖成交专利292项、金额超9000万元。


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重庆国际生物城正朝着企业超200家、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的新目标迈进,将持续书写“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发展传奇。


图/巴南区委宣传部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