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10部纪录短片开启跨文化影像之旅 2025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仪式举行

2025-04-24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皮影戏台后响起川江号子,中欧班列鸣笛穿越亚欧大陆,一把刻刀在橄榄核上起舞……4月23日,2025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仪式在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主办,西南大学承办。来自希腊、土耳其、伊拉克、阿根廷、智利、印度6个国家的10名青年导演,以“创意、创想、创造”为主题,深入重庆8个区县,历时12天的拍摄,创作出10部纪录短片,记录这座城市的魔幻、烟火与温度。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于2011年,旨在以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拍摄完成10分钟中国文化纪录短片,凸显外国青年的独立创作能力与独特体验,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于2018年启动,来自28个国家的70名外国青年,深入重庆市29个区县,创作出77部优秀纪录片,先后斩获中美电影节年度“金天使奖”、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等荣誉40余项,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香魂》《我不想再回到昨晚的梦里》《桥下新生:记重庆渔人湾码头》《绵线艺途》《光影幕后》《旧巷新颜》《芥子纳须弥》《智慧食代》《脸谱内外》《轨记》10部纪录短片,生动诠释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


外国青年导演们在巫山云雾缭绕间邂逅传统皮影戏的幻彩光影;在黄桷坪老社区触摸街头涂鸦的鲜活脉搏;在重庆渔人湾码头探寻“城市野歌会”的身影;在5G智能工厂惊叹技术革新;在亚欧大陆钢铁丝路上倾听铁路人的使命回响,在南山竹林深处感受瑜伽疗愈的禅意;在博物馆里体验奇楠沉香的东方文化,在川剧院听锣鼓的传奇韵律;在微观世界里被构筑的浩瀚河山动容。



据悉,纪录短片将在海外媒体上线展播,并被推荐报送参加各类国际电影节等活动。


指导老师、希腊著名导演迪米特里斯·德林尼科拉斯博士在点评中表示,“看中国”项目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让各国青年通过镜头与普通中国人建立真诚连接的场域,影像成为了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差异中感知共同的喜怒哀乐,而这也正是文化交流的意义。


“渴望持续探索这片土地的无穷魅力。”


“这是一次极其独特的经历!”印度青年导演西玛·辛格(SIMAR SINGH),因祖父一生在铁路系统工作,从小就和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次拍摄将目光投向了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感触更深。



“一列从中国驶往欧洲的火车,在我看来,对于沿线国家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意义,更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回忆《轨记》的拍摄过程,SIMAR感到充满干劲,创意迸发。“重庆这座城市规划得十分出色,尽管人口众多,却有着完善且维护良好的基础设施。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是一个高效的体系,我觉得这是值得我带回家乡思考并借鉴的地方。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深厚,我渴望能持续探索这片土地的无穷魅力。”


“拍到重庆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正在雅典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查基拉斯·瓦瓦雷索斯·伊奥安尼迪斯(Zacharias Varvaressos Ioannidis),致力于纪录片领域的学术研究。这次带着好奇心来到重庆拍摄了《旧巷新颜》,镜头对准了黄桷坪这个工业遗迹与生活艺术共存的地方。



“在黄桷坪,满墙的涂鸦压根儿不是让人远观的摆设,而是老百姓过日子的背景板。打球的、唱歌的、歇脚的,全在‘会说话的墙’底下自然生长。”查基拉斯称,黄桷坪最打动他的地方正是这里每个角落都仿佛在说:艺术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在传统茶馆拍摄到最接地气的镜头,查基拉斯和团队天天提早到茶馆喝茶,帮老板收拾桌子,渐渐和大家熟络起来,才拍到重庆老茶馆里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这是一次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


影片《桥下新生:记重庆渔人湾码头》以重庆渔人湾桥洞为缩影,展现了重庆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巧思。希腊导演玛丽亚·库库蒂尼(Maria Koukoutini)带着对“公共空间如何治愈城市”的好奇,用镜头告诉大家,这个曾被忽视的“城市留白”,通过色彩、声音与生活场景的重构,成了年轻人口中的“最美桥下空间”,也成了她镜头里的“城市情绪实验室”。



拍摄过程中,玛丽亚真切体验到这座城市空间里涌动的活力。“这次拍摄不仅是镜头下的记录,更是一次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让我看到城市空间如何成为人们共享快乐的纽带。”她说。


让全世界为这独特的艺术魅力“打 call”


“多年前,我曾在法国看过一次京剧,当时深深地震撼了我。”提起中国传统戏曲,阿根廷导演费德里科·卡塔罗(Cristian Federico Cafaro Pettis)难掩兴奋和喜爱:“川剧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却以多样的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力。川剧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每次看到演员们登台,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都让我热血沸腾。”




拍摄前,他已满是期待,希望能用镜头当桥梁,把这份东方艺术瑰宝记录下来,让川剧的唱腔、扮相和故事跨越语言与地域,走进全球观众的视野,让世界为这独特的艺术魅力疯狂“打 call”,让川剧从巴渝大地一路“火”向世界舞台。


云端对话:重庆声音传向爱琴海


期间,“看中国·重庆行”中外青年交流会在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举行。外方青年导演以及中方制片人共同参与,展开了一场跨越东西方文明的思想碰撞与文化体验。


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们,用充满个人温度的表达,让现场观众感受到跨文化对话的魅力。希腊主流电视媒体Open TV《希腊时间》和Alpha TV《与马内西的周末》现场连线希腊导演玛丽亚(Maria)和内费利(Nefeli)。通过云端技术,她们向本国观众生动介绍了在中国的见闻。


“我想让希腊观众看到真实的中国,中国的科技很发达,人民也非常热情,大家都很友好的交流沟通,很感谢“看中国·重庆行”项目让我看到充满魅力的中国。”希腊导演玛丽亚说。


内费利表示,重庆的山城风貌、热情好客的市民,还有蓬勃发展的创新活力,打破了我原有的想象,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走进中国,了解中国。


“在过去的17天里,10位外国青年导演充分了解了西南川渝地区文化的绚烂多姿,努力挖掘丰富的人文景致,在西南大学志愿者的协助下共同书写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看中国”创始人黄会林表示,重视外国青年的独立创作与独特体验——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这也正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的根本意义。

图/活动主办方

重庆与世界杂志社 Copyright 2000-2023 Cq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6161/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4769号

国内发行:重庆市报刊发行局\杂志社自发 |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广场大厦11F,举报电话:023-6889892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微信公众号